为什么猫也叫猫咪?
猫的本字是“貓”,原本的写法,是上面一个“苗”(miáo),下面一个“犬”字。“犬”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条张着嘴、吐着舌头的狗。猫虽然不是狗,但古人在造“猫”字的时候,还是采用了犬字作为跟猫相关的偏旁。这可能是因为“猫”这个东西,当时人们见得很少,还拿不准“猫”到底该和啥事物放在一起。
这个“貓”字,从远古流传下来,一直到现在。民国时期实行汉字改革,废除繁体字采用简体字,人们才开始用“猫”字代替原本的“貓”字,去掉了其中的“犬”字部分。
“貓”这个字怎么读呢?按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苗”字音miáo,下面加个“犬”字,人们怎么也想不出应当怎么读,于是就创造了一个音māo,这个音实际上是由“猫”字的古音变化而来。古书“猫”字的注音字是“牟”,“牟”字现在音móu,古音近māo,“猫”字原来本应读māo。
猫怎么又叫咪咪呢?这是从猫叫声转化而来。
猫的叫声很特别,跟人说的任何话都不像,因此人类没法给猫的叫声起一个什么名字,干脆把这猫叫的声音摹写成语言文字:英语口语说meow、miaow,汉语就说咪咪、喵喵。
猫还有一种奇怪的叫法,叫做“狸奴”。这是怎么得出的说法呢?
古时候,家猫被叫做狸奴,这是唐代开始,文人爱猫写猫诗开始的。如唐代李群玉《酬友人送李伯鱼侍御归使》诗之二:“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长歌苦攀,野花芳草忆狸奴。”诗人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欲取一壶离别泪,细倾清夜托蛛丝”。唐代皮日休《悼猫》诗:“中有逐鼠猪,一啄一度裂。猫虽谨自饲,不饱求舍绝。可怜馋狸奴,亦困楚人些。”把猫看做小奴婢。
这倒不是古人认为猫很像奴婢,而是一种类推的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动物,长得像狸猫,但比狸猫大,毛色黄黑,能吃蛇,人们就称它为“猫”。古人把这种黄黑色、会抓蛇的野猫叫做“虎猫”,而把家猫称之为“黒白猫”。后人觉得,称动物加什么猫字,显得不正规,于是就找来一个“狸”字,把家猫的猫改为狸字,野猫叫做“猫”,家猫叫做“狸”。所以现在说“老虎”、“狸猫”。这也就是为什么,家猫明明叫“猫”,却还叫“狸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