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吃了三瓶维生素和维元素会死吗?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1]。动物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引起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反之过量摄入也会引起中毒。 维生素在机体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但是某些维生素本身并无特异的生理功能,而是作为辅酶或辅助因子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3]。因此维生素在体内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一般认为维生素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发挥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如B族维生素)、调节代谢过程(如维生素C的作用)、降低酶的活性(如抗坏血酸可抑制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激活酶系统(如泛醌为羟自由基阴离子诱导型醌聚合酶的激活剂,并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4-6]。
根据美国食品添加剂协会(Food Additives Task Force,FATF)报道,当食物中摄入适量的维生素时,不会造成任何危害,除非存在过量现象[7]。目前关于人和动物的维生素中毒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维生素进入体内后必须转化为活性形式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其中许多需要经过肝脏转化才可成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如果超量服用维生素可能导致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毒性效应。例如,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进入体内后会转化成视黄醇,若长期大剂量摄入,可使肝细胞中毒导致黄疸及肝脂肪沉淀等[8,9]。
第二,维生素大多以辅酶的形式参与体内代谢活动。某些维生素可被氧化成醛基、羟基化合物或被还原为二酮基,这些中间体均有一定的毒性。这些中间体和它们的衍生物也可能产生致癌性[5,10]。
第三,维生素之间可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程度有所不同,并且可能互相影响对方的代谢途径而导致毒性增加[11,12]。
第四,由于维生素在人体内不易排泄且易积累,所以过量摄入可导致机体器官损伤而引起中毒症状。 综上可见,无论哪种类型的维生素都有一定量的临界值,一旦超过此界限就会导致一定的毒副作用,而过量补充维生素又常常被人忽视。
一、脂溶性维生素 ①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研究表明,当食物中的维生素A浓度达到最高允许摄入量(UL)的5%时,即会出现轻微的中毒症状;当达到最高允许摄取量的10%~20%时可出现全身中毒反应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和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时应注意不要过量,尤其是婴幼儿、孕妇和乳母应谨慎选择。②维生素D。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每天需补充维生素D400~500IU,而对于混合喂养以及配方奶喂养的孩子而言则应补充维生素D800~1000 IU/d才安全[13,14]。值得注意的是大量补充维生素D还会引发高钙血症,儿童易发生肾结石、脑软化等症状,成人则会患上骨质软化症甚至骨质疏松。③维生素E。每日补充30mg即可满足人体所需的抗氧化物质需求量。④维生素K。虽然维生素K是一种安全的维生素,但在日常饮食中维生素K的含量很低且易流失,因此建议补充剂量为1毫克为宜。 二、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研究证明,单次口服维生素C1克以上会导致腹泻、恶心、头痛等现象的发生;连续多次注射可出现溶血性贫血、高尿酸血症等疾病;长期服用可引起结石、过敏反应甚至恶性肿瘤等问题[15,16].另外维生素C也可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从而生成草酸,这种代谢物会在消化道中被排出体外,但如果草酸浓度过高就会形成草酸结晶而析出并沉积于泌尿系统之中从而引起肾结石等不良后果。因此在日常补维生素时一定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发生中毒情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