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犬瘟一般是怎么形成的?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犬科动物,也可侵害其他温血动物。 犬瘟热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病犬以高热、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感染早期,病犬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出现呕吐症状,此时多不腹泻;随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食欲也逐渐恢复,在患病后10天左右,可能再次发烧,但症状较轻。
随着病程发展,病犬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精神状态变差,出现昏迷等症状,最终因心力衰竭或者肺部并发症死亡。 本病流行季节与环境温度有关系,一般在高温季节较为常见,寒冷季节发病的犬相对较少。
目前认为,犬瘟热病毒通过直接接触(病犬体液)或间接接触(患犬使用过的食物、用品等)传播,各种年龄的犬均可感染,但6月龄以内的幼犬易感性最高且症状最为严重的表现。 一般来说,未经免疫的犬更容易被感染,即使曾经接受过疫苗注射,但如果时间太长,或者疫苗质量欠佳,都会增加感染几率。要想保证狗狗不受犬瘟热的伤害,及时接种犬瘟热疫苗是必不可少的!
犬瘟有长潜伏期和短潜伏期两种,在3到6天的为短潜伏期,发病十分凶猛,犬只死得也比较快,常见于2到3月龄的幼犬;若为14到15天长潜伏期,发病率就比较低,犬只的耐过率要高些,多发于成年犬。犬瘟发病初期体温急剧升高达到41℃以上,兽医如果这时候进行诊断很容易误诊为细小病毒感染,用药治疗方式也有很大区别,很容易造成犬只因误治导致死亡。
犬瘟主要是通过病犬的口、鼻排出病毒,具有高度的接触性,经由空气传播或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食物传染给健康犬,病毒进入犬体后,在局部淋巴结内进行繁殖,然后内源性传播到全身淋巴结,并进一步繁殖。在入侵实质性器官以后,病毒主要在中枢神经及泌尿生殖系统固有细胞内繁殖,导致这些实质性器官的细胞发生病变,从而导致神经症状及泌尿生殖系统紊乱。
犬瘟病毒是一种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犬和貂的上皮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在靶细胞中增殖,引起细胞病变,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病毒在多种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和巨噬细胞中增殖,而不引起这些细胞的损害,成为病毒储存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