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就一定会得狂犬病吗?
被狗咬了,没注射疫苗,得狂犬病的概率是100% ; 如果被咬后,及时注射疫苗,感染几率大约为30%。 什么是狂犬病? 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发病率? 我们先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给的狂犬病定义: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动物身上。人一旦被感染上本病,如果没有得到治疗,最后发病死亡的情况高达100%! 而造成人类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是犬类动物(79%)和猫(12%),其他传染源还包括鼬鼠、蝙蝠和兔等,而人类是唯一传染源。 导致人类患狂犬病的病毒,也就是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的成员,跟埃博拉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比较“近亲”。 这些病毒的共同特点是: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都只能感染脊椎动物(除少数寄生虫外)。
既然都是传染病,就有传染的特征性症状以及病原体。 狂犬病的特征性症状是: 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全身肌肉酸痛等。
在病程中会出现两种特殊症状: 一种是植物神经症状,表现为心悸、气急、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出汗、潮红、苍白或青紫、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等;另一种是脑膜刺激症,如颅内压增高、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幻觉、言语和动作错乱等。 以上特征性症状出现的原因,在于狂犬病毒侵入人体之后,选择细胞进行复制繁殖的过程当中,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而攻击病毒,但是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就是上述的临床症状。 但是如果感染了狂犬病毒,就可以检测到了吗? 并不是这样。 根据疾病发生的进程,通常将感染过程分为3个时期: 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其中大多数患者的潜伏期为4~8周,个别可达10年以上。
在潜伏期内,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呈现阳转状态,但患者始终无症状。此时若予以治疗,则可彻底消灭病毒,防止发病。但是多数患者在潜伏期中期,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才开始活跃起来,此时若不及时就医,进入发作期后,即使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病死率仍很高。 对于预防患病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暴露于可能的致病菌后尽早接种相关疫苗。 一般接种疫苗可以在6个小时内起到防护作用,在1周后达到最高峰,期间不要擅自使用药物。 目前我国有2款疫苗,分别是: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和 狂犬病疫苗。前者是针对伤口处理后的应急用药,后者是预防感染的药物。